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93篇
  免费   88篇
  国内免费   54篇
耳鼻咽喉   4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43篇
临床医学   150篇
内科学   90篇
皮肤病学   14篇
神经病学   22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48篇
综合类   387篇
预防医学   156篇
眼科学   21篇
药学   82篇
  6篇
中国医学   369篇
肿瘤学   3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40篇
  2020年   49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105篇
  2013年   133篇
  2012年   213篇
  2011年   199篇
  2010年   136篇
  2009年   137篇
  2008年   64篇
  2007年   67篇
  2006年   58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赵云  高哲 《陕西中医》2020,(2):269-272
混合痔在其多样化的治疗方案中通过手术治疗是最主要的方法,但因肛管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的特殊性、复杂性,且开放的术口会因排便刺激而损伤局部组织,造成肛门部水肿、疼痛、创面延期愈合等并发症出现,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带来极大的身心痛苦。西医治疗主要是抗感染、止痛、止血等对症处理为主; 而中医治疗是以辨证论治为基础,达到消肿止痛、活血化瘀、抗炎促愈的目的,疗效稳定,尤其是中医外治疗法通过中药熏洗坐浴、灌肠塞肛及针灸敷药等方式直接作用于切口患处,减少胃肠道刺激,发挥多靶点、多环节、多层次的综合调控作用而增加疗效,其成本低、易操作、简便易行,能促进水肿消退、缓解疼痛、减少出血及创面早日愈合。现就混合痔术后并发症的中医药外治疗法进行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微波消融(microwave ablation,MWA)联合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治疗腰椎转移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19年6月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50例腰椎转移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行经皮椎体成形术26例(PVP 组),经皮微波消融联合经皮椎体成形术24例(PVP+MWA组)。观察两组患者疼痛、功能状态以及骨水泥外渗情况和术后肿瘤复发率。结果 随访6~36个月,PVP组VAS评分从术前的(7.58±1.06) 分降至术后1个月的(3.27±1.40) 分和术后6个月的(3.08±1.60) 分;PVP+MWA组从术前的(7.67±1.05) 分降至术后1个月的(3.04±1.20) 分和术后6个月的(2.96±1.46) 分,两组术后 1个月及6个月的VAS评分低于术前(均P<0.05),但重复测量方差显示,组间效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223,P=0.801)。术后1个月,PVP组的KPS评分较术前提升(21.50±11.32) 分,PVP+MWA组较术前提升(19.92±13.19) 分,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57,P=0.650)。PVP+MWA 组的骨水泥外渗率(12.5% vs 38.5%,P=0.037)和肿瘤复发率(8.3% vs 30.8%,P=0.048)均低于PVP 组。结论 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单独或联合微波消融治疗腰椎转移瘤均可取得较好临床疗效,两者联合在减少骨水泥外渗及局部肿瘤控制中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GSS对腰椎节段性不稳的固定及治疗效果。方法 :2 0 0 2年 10月~ 2 0 0 3年 9月 ,对 2 5例腰椎不稳症患者。其中 ,男 9例 ,女 16例 ,运用椎板减压、椎管后外侧植骨融合、GSS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治疗 ,随访 6~ 18个月 (平均 15 7个月 )。结果 :术前JOA评分平均 4 48分的 2 5例患者 ,随访时 14 5分 (P <0 0 1) ,术后 14个月内动态X线检查显示GSS椎弓根螺钉固定患者植骨融合率 10 0 % ,融合节段稳定 ,临床症状改善优良率 96 0 %。结论 :后路运用GSS行椎管后外侧植骨融合内固定对腰椎不稳症患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术式 ,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4.
乳必泰胶囊药效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方敏  李茂  韦宝伟 《广西医学》2003,25(11):2133-2136
目的:探讨乳必泰胶囊的药效学。方法:通过大鼠乳腺增生模型及其它试验观察本品对乳腺增生的抑制作用及其它药理作用。结果:乳必泰胶囊能明显抑制乳腺组织增生,降低血清雌二醇水平,减少乳头直径及子宫系数,能明显抑制角叉菜胶引起的足肿胀。结论:这些作用说明乳必泰胶囊用于治疗乳腺增生,可能对患的症状有一定缓解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DHS内固定与股骨头置换术在治疗高龄老年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5项临床指标,评估两种治疗方法的优劣。方法随机抽取2000年6月~2004年12月高龄老年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行DHS内固定(A组)与股骨头置换术(B组)各20例,对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锻炼时间、并发症、疗效优良率5项临床指标进行比较。结果5项临床指标显示B组疗效明显优于A组,两组数据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股骨头置换术的疗效明显优于DHS内固定,其可作为临床治疗高龄老年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一种合理的选择。  相似文献   
6.
方显明  唐耀平  郑德俊 《陕西医学杂志》2005,34(12):1457-1459,1463
目的:探讨冠心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其代谢相关酶MTHFR、CBS基因型的关系。方法:采用试剂盒法提取人基因组DNA;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多态性(PCR-RFLP)法检测MTHFR基因型,采用扩增阻滞实变体系法(ARMS)检测CBS基因型。结果:冠心病患者MTHFR基因型异常者Hcy水平明显高于MTHFR基因型正常者,有显著差异(P<0.05);在本研究中没有检测出CBS基因突变者。结论:MTHFR基因突变是引起血浆Hcy水平升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加味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风痰阻络型脑梗塞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e—CRP)的影响。方法:对照组给予阿斯匹林片0.1g,日1次;胞二磷胆碱0.5g加入生理盐水100ml中静脉点滴,日1次;脑水肿明显者应用甘露醇脱水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味。连续治疗一个月后进行临床疗效及神经功能的评定,治疗前后检查血液流变学及he—CRP。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对照组81.67%,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在改善神经功能评分、血液流变学及he—CRP方面,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结论:加味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风痰阻络型脑梗塞临床疗效较好,并能减少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改善血液流变学及降低he—CRP。  相似文献   
8.
输血传播病毒(TTV)感染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输血传播病毒 (TTV) 在广西人群中感染情况, 探讨TTV 在肝炎发病中的作用与地位。方法: 用套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血清中TTVDNA,用ELISA或RT—PCR法排除非甲—庚型肝炎病毒。结果:正常献血员TTVDNA阳性率为16.4% (12/73), HBV感染者TTV DNA阳性率为4.3% (2/46), 显著低于正常献血员(χ2 = 3.97, P< 0.05), 非甲—庚肝炎患者TTV DNA阳性率为35.4% (6/17), 与正常献血员无显著性差异(χ2 = 3.0, P> 0.05), TTV感染在男女性别中无显著性差异, 但在30~50岁人群中感染率(17/78) 显著高于其他年龄段(4/58) (χ2 = 4.92, P< 0.05)。结论: 广西存在TTV 感染,且中年人群高于其他年龄段人群,TTV与HBV可有存在互相抑制或干扰作用, 但TTV可能不致病或具轻微致病性  相似文献   
9.
复方三姐妹片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远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观察复方三姐妹片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远期疗效。方法:用复方三姐妹片治疗慢性乙型肝炎24例,与用益肝灵治疗的22例作对照,治疗后随访1年。结果:治疗组治疗结束时和1年后有效率分别为833%和958%,HBeAg,HBV-DNA阴转率分别为500%,583%和583%,583%,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治疗结束时ALT和A/G的复常率分别为917%和727%,1年后则分别为100%和958%,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复方三姐妹片为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有效药物,且远期疗效优于近期疗效。  相似文献   
10.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骨密度及性激素水平与肾虚证的关系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为探讨女性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 PMO)患者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 BMD)和性激素水平的变化与不同肾虚证型之间的内在联系,为临床辨证论治提供客观诊断依据.选择88例肾虚证PMO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肾气虚组37例,肾阴虚组29例,肾阳虚组22例,另设对照组30例,同步检测骨密度、血清睾酮(T)和雌二醇(E2),计算E2/T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PMO患者骨密度随肾气虚、肾阴虚、肾阳虚依次下降,其中肾阳虚组较对照组和肾气虚组显著下降(P<0.01);PMO不同肾虚证型组骨密度变化均为Ward>Neck>Troch.与对照组比较,不同肾虚证型组T显著升高(P<0.01),性激素T水平的变化按肾气虚、肾阴虚、肾阳虚逐渐升高,而E2、E2/T则逐渐降低;不同肾虚证型组E2、E2/T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1).表明①PMO患者骨密度随肾气虚、肾阴虚、肾阳虚依次下降,不同肾虚证型组骨密度变化均为Troch>Neck>Ward;②PMO患者性激素T水平的变化按肾气虚、肾阴虚、肾阳虚逐渐升高,而E2、E2/T则逐渐降低;③骨密度和性激素水平反应了肾虚程度,即依肾气虚-肾阴虚-肾阳虚逐渐加重.④骨密度测定值和性激素水平的变化可作为PMO不同肾虚证型的客观评价指标,并为PMO患者不同肾虚证型的治疗效果的观察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